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索炜)博鳌论道,碧海听涛。4日,在空气清新,风光旖旎的海南博鳌,一场有关“双碳”经济建设的高峰对话徐徐展开。
来自政商学界的专家、企业家深度剖析产业“双碳”要求下的转型升级方向,分享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寻求绿色低碳新时代下的创新发展路径。
变革|把握时代机遇
疾风彰劲草,变革大幕已然开启。
能源结构调整加速,电力、油气等市场化体制改革如火如荼,碳排放权交易有序推进,传统行业争相推进系统性创新……
地热能在“双碳”目标实践的过程中正逐渐走上历史“舞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汪集暘在视频演讲中表示,加大地热供暖面积,对减碳减排的作用非常可观。与此同时,以“地热能+”多能互补的供暖形式为代表的多种形式地热能应用,诸如与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互补、制冷、发电、育苗、储能等也将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双碳’”目标将推动能源系统向能源互联网演变、能源服务向精准绿色高效智慧的综合能源服务升级、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功成在致辞时表示,综合能源服务是在能源转型发展当中产生的高级能源服务形态。国网综能致力于成为产业创新推动者与产业生态构建者。
新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新的能源服务运营业态也蓬勃涌现。这是“双碳”时代带来的绿色机遇。
“现在油站审批权下放到地级市,中国的成品油行业市场化程度超过所有人想象。电力市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上游发电、电力交易、下游充电也完全市场化。”能链联合创始人兼CEO王阳在以“碳中和愿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上表示。抓住市场化机遇,能链发展除了以团油、快电为代表的能源在线交易互联网平台,开展能联云智慧加油站、能链物流等业务打通产业链条,建立综合能源港,提供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
同样瞄准“双碳”机遇,港华能源认为,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减碳的主战场。港华能源副总裁张晶介绍,公司以碳管理为抓手,以智慧能源生态平台为核心,实现源、网、荷、储在园区各环节的协调互动以及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深度协同,从而实现园区能源供应的低碳化、数字化和电气化。目前,公司已在全国21个省区市拥有了116个智慧能源项目,其中包括31个零碳智慧园区项目。“我们的目标是2025年为全国200个以上园区提供零碳智慧能源方案。”
在“双碳”目标的激励下,物资再生行业也正在焕发新的活力。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在演讲表示,双碳经济循环发展,再生资源行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大力发展物资再生行业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的短缺问题,还能促进解决环境友好问题,能够为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提供重要的支撑。“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将发挥自身的作用,着力构建绿色供应链,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推动绿色发展。”许军祥表示,此前,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发布了包括标准和标识的“双易(易回收、易再生)”体系,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升级|倒逼产业结构性调整
“双碳”目标正倒逼全产业系统性升级,智慧化、数字化是推进升级步伐加快的手段之一。
对话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党委委员范宝营在致辞时介绍,总局以地质勘查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地灾治理、环境修复技术为依托,把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同时,积极投身煤炭的绿色开发与清洁利用,积极开拓新能源开发领域,以地质技术助力碳减排、碳封存、碳汇的跨越式发展。据悉,2021年7月,总局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传统产业不落后,“双碳”目标逐渐成就一批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环保型企业。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是国内节能环保领域规模大、专业覆盖面广、产业链比较完整节能环保健康产业平台和行业公认的旗舰企业。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大军在致辞中说:“中国节能长期致力于数字化转型和绿色金融服务赋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助推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据他介绍,中国节能正积极搭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绿色基金、绿色信贷规模已经超过了200亿元。
企业在用好金融工具的同时,金融机构的“双碳”相关金融配套支持也逐渐完善。
中信建投证券京西分公司副总经理沈湘在以“金融+科技赋能‘双碳’”目标实践”为题目的对话中表示,近年来,绿色金融发展速度非常快,得益于社会经济整体加速向绿色转型发展。目前,整个金融行业加大了对绿色转型的支持,在资本市场设立了很多关于低碳金融、新能源产业链主题型的基金,助力企业做强做大。
在低碳绿色发展的浪潮下,润滑油产业也在“乘风破浪”。“我们润滑油和车用养护品这类传统业务确实算‘两高’,作为汽车后市场下游供应链的一份子,加上电动化的发展,实际上我们受影响非常大”。中华润滑油副总经理于丹丹坦言,公司必须要迅速转身迎接变革。她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实验验证以技术为基础的再生基础油,同时紧跟电气化趋势,研发电动机润滑油类产品及全车油液解决方案。当前,润滑油上有制造与原料企业也已经开始拥抱高效节能环保,调整和投资新的工艺装置。“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创新|科技驱动技术创新
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必须发挥引领作用。
在构筑更高效、更清洁、更经济、更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方面,能源数字化已经开始发挥显著作用。
“能源领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数字化转型,同时,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给能源企业内生动力。”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宋要武在致辞中表示。在他看来,在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能源企业有自身优势,包括企业标准化程度高,各种运营储存数据较容易获得等。
在“双碳”目标的实践中,各行各业涌现了一批企业,有的向内开刀,直击技术痛点;有的凝聚优势,发挥尖端科研力量。
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电动车行业虽然站在优势赛道上,其技术进步也必须大步向前。台铃电动车总裁姚立分享了台铃实践。一方面,公司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提高了电动车度电行驶的标准公里数,研发“一度电可以跑一公里”的电动车;另一方面,公司产业园积极改造零碳工厂,全部采用光伏风能发电。再次,推动中国的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在全球做碳排放交易,积极投身研究电池的梯次利用。
“实现绿色发展取决于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深圳市保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振波表示。信息化技术作用是优化配置资源,要应用大数据对需要创新的产业进行全生命的分析、全过程的评价,确定创新方向和目标,让创新有了基准。
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建筑行业正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作为初创型科技企业,云铂建筑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小强表示,云铂基于感应芯片,把建筑实时的三维频率,包括能耗、物理变化实时传输到后台,为客户建立一个数据模型平台。平台可以精准看到建筑能耗的变化,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的公司,双碳的政策加上金融的加持,我们对于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是非常有信心的。”
2021中国“双碳”经济建设高峰对话上,新华网启动了《天下“无碳”》纪录片项目的拍摄工作,并发布先导片,新华网将履行国家队媒体责任,将企业的探索与突破向社会传播,探访企业绿色“无碳”背后的硬核科技力。
向难而行,以信念赴使命;向绿而兴,以行动书写时代答卷。“双碳”经济呼唤政企研学媒合力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内涵,“双碳”目标推动产业零碳生产变革必将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声明】本文来源:化工网。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cafeta@gooha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