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公布,报告鲜明准确地分析了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当前阶段所面对的四个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讨论报告提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当前的行业特点与落实问题,以分析为何至今“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与相关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全文约6000字,阅读时间10分钟。
01.《安全生产法》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问题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建立起来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安全压力逐级递减,安全责任落实不下去”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习惯当“甩手掌柜”,不重视建章立制的法定“一把手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缺失或不实用,安全员人数少、专业能力弱,内部安全管理机构形同虚设;管生产不管安全、企业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地位低,现场管理混乱;没有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员全岗位覆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还未压实到“最后一米”。
02.“制度”并非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我们从前几年就一直再提安全生产责任制,似乎已经把这个“责任制”视为灵丹妙药,报告的第四部分,首先强调的就是“系统构建全覆盖责任体系,压实各方安全生产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企业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这一点没有错,但是,这个解题思路略微有些本末倒置,因为责任制只是一种制度形式,他无法真正取代安全生产本身。
举个不太妥当的例子,比如代议制。代议制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制度形式,但是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却将代议制等同于民主,对于不执行欧美代议制的国家动辄就扣“不民主不人权”的大帽子,甚至以这种借口随意干涉他国内政。然而不顾本国国情,照搬欧美代议制的国家,要么出现民主暴政,要么发展为实质上的寡头政治。这些国家里,许多政策都难以长久落实,国内利益集团彼此内斗内耗,民众生活十分困难,这就是“民主”吗?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责任制不好,而是要说明一件事:只有形式上的制度,没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一个合适的、具体的、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的制度,比口号上的形式上的制度更为重要。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起来最困难的点就是在于人无完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高度不可控的,谁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任何时候、任何时间都可以完全负责,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不会犯错。
“责任”是一个虚空的东西,人是不可靠的,无法假定一个人永远百分之百负责。目前基本大部分措施,都要“列责任清单”,但是做了责任清单,就会有人乖乖按照清单上做吗?如果可以的话,那么每一家只要列了清单就能保障安全了不是吗?
笔者上学的时候,老师喜欢叫学生把每天要写的作业记在一个本子上,完成一个作业打个勾,然后拿给家长签字。现在信息化程度高了,老师就直接在班群里发布今天的作业,要家长监督孩子完成。平心而论,这样就能让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吗?恐怕并不见得。有些孩子敷衍作业,家长又看不懂,一样算“完成”。
在企业内部也是一样。举个例子,上海某石化公司2018年的时候出了一起事故。当时公司要对一处排出罐进行检修,安全管理人员刚刚与操作工确认作业内容,然后去开票了。现场的四个操作工就开始进行作业前准备,一个人发现罐底部留有密闭空间警示牌,就叫另一个人进去取出,结果取的那个人进了人孔后,因内部缺氧昏迷了,孔外的人盲目施救,结果也昏迷了,就这样两个人抢救无效死亡。
如果说企业不负责,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已经当面交接工作内容,特别嘱咐“发现手脚架等异物需向其报告”,而且并没有立即要求四人作业,而是先去开作业票。然而,即使做到这个程度,事故调查报告里依然可以说这家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力”,因为“未有效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如果按照这种思路,那只要出了问题,似乎都可以说是“没有完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毕竟任何问题都是可以找到人为原因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于所有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甚至有时候缺少容错空间,这与我们的实际生产生活是极度分割的,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很多影响因素,有的时候,甚至只是调个班,换个工作地点,都有可能引发不安全行为,形成事实上的“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或者我们换句话说,安全生产责任制难以落实的具体矛盾表现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于工作者极高的安全素质要求与实际生产生活中工作者不稳定、不均衡、不充分的安全知识技能水平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本质上是由于我们工业软实力(EHS管理、产业升级与创新水平)的发展落后于我们工业硬实力(产业规模、产业门类、产值、产业链)的发展。安全等工业软实力处于发展阶段,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当前客观发展水平不匹配。
从宏观的历史发展上看,我们国家的第二产业发展却十分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几十年里,我们走过了许多国家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拥有齐全的工业门类和完整的产业链,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03.“安全生产”一本账算不完
04.不否认成就,更展望未来
《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成就有目共睹,近五年(2018—2022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比之前五年分别下降80.8%、51.4%,年均重特大事故起数从37.6起减少到16.2起,下降56.9%。其中2022年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4.1%、20.3%。
这些数据的背后,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这些成就,谁也无法闭眼否认。但是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一些实际的问题仍有待我们解决。尤其是突出的人才问题,执法队伍缺少安全专业人员,企业缺乏具备安全素质的员工,社会也对安全生产有认知上的不足,但是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又需要高素质人才负责。这里面的矛盾不言而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