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 料:甲基铝氧烷
化学反应:–
设 备:软管
事故类型:火灾
环 节:实验室研究
地 点: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人员伤亡:1人死亡,3人受伤
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440万
环境污染:–
调查报告:有
现场图片:–
现场视频:–

2022 年 7 月 21 日 8 时 50 分许,雷某通知薛某、殷某、李某、郑某 4 人到 F302 实验室进行茂金属催化剂转移分装作业。9 时许,雷某指挥薛某、殷某、李某、郑某 4 人在 F302 实验室组装茂金属催化剂分装作业装置,并向薛某等 4 人口头讲述茂金属催化剂的危险特性及分装作业操作步骤。9 时 30 分,薛某作为主操作手站在分装支架北侧,李某、郑某站在分装支架南侧,殷某站在分装支架东侧,雷某站在分装支架东南侧反复确认茂金属催化剂分装作业装置安装没问题后,开始向郑某下达氮气置换指令,置换 14 次后,命令郑某将氮气控制阀门组关闭。10 时 15 分许,雷某确认 PVC 钢丝增强软管连接无问题后,指挥薛某先将 10L 储存罐进料阀门全开,再将 100L 储存罐出料阀门半开,茂金属催化剂依靠重力缓慢流下,开始进行转移分装作业。此时,薛某手握 100L 储存罐出料阀门随时准备关闭,殷某敲击 10L 储存罐监控料位,李某观察茂金属催化剂流动情况,郑某观察压力表情况,雷某进行全面监控,转移过程无异常。10 时 20 分许,雷某确认茂金属催化剂转移状态正常后,离开监控位置取聚四氟乙烯带(生料带),刚走到 F302 实验室门口,听到现场操作人员呼喊声,转身发现 100L 储存罐与 10L 储存罐之间起火(直径约 0.6 米,高约 0.8 米)。此时,郑某、李某、殷某 3 人已跑到实验室南侧,躲在防爆冰柜后面;背部着火的薛某趴在地上从分装支架下方往 F302 实验室门口爬。
10 时 20 分许,雷某使用 F302 实验室门口外的 40L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以下简称:灭火器)由东南向着火方向开始灭火。10 时 20 分 15 秒许,雷某使用灭火器将薛某身上的火扑灭,此时薛某已爬出 F302 实验室,位于雷某身后;10 时 20 分 25 秒许,雷某听见薛某喊他,转身发现其身上再次着火,随即用灭火器再次将薛某身上的火扑灭。10 时 21 分,雷某使用第二瓶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实验室运行服务中心副主任谷某开始参与灭火。10 时 22 分,郑某、李某、殷某 3 人用衣服捂着口鼻跑出 F302实验室。同时消防控制室消防主机报警,喷淋系统开始喷水。10 时 23 分许,物业工作人员赫利龙等 4 人到达着火现场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并拨打了 119、120。10 时 26 分,明火被扑灭。石化院副院长葛某、条件保障处副处长刘某、高管尹某到达事故现场,确认人员伤亡情况;10 时 30 分,石化院院长杨某、副院长王某到达事故现场,指挥现场处置。10 时 45 分许,救护车到达现场,将薛某、殷某 2 人送至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治疗;李某、郑某 2 人乘坐李某私家车前往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观察。11 时许,昌平区消防救援支队到达现场,将室内催化剂储存罐转移至室外空旷场地。11 时 13 分,刘某向中国石油炼化分公司安全环保处领导报告事故情况。11 时 30 分,石化院党委书记何某到达现场,指挥消除事故次生隐患。

100L储存罐与PVC钢丝增强软管连接处经压力氮气多次置换后出现缝隙,茂金属催化剂中的甲基铝氧烷接触空气后发生自燃,烧漏PVC钢丝增强软管,导致大量空气进入引起明火。起火后,再蒸发式冷风扇助力下,促使泄漏的甲基铝氧烷充分接触燃烧,并吹落至未穿戴防火服的薛某身上,导致事故扩大。
(以上内容整理自南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发布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7·21”催化剂泄漏燃烧事故调查报告》)

联系我们: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联系方式。